風險社會中的決策科學與民主——以重大決策社會穩(wěn)定風險評估為例的分析
本文選題:社會管理 + 風險社會; 參考:《法學論壇》2013年01期
【摘要】:在風險社會,社會管理必須具有更強的風險意識。行政決策既要具備科學根據(jù),也要體現(xiàn)民主價值。以風險評估為代表的專家理性模式,是充實行政決策科學根據(jù)的主要渠道;以民主參與為代表的公眾參與模式,是體現(xiàn)決策民主的主要渠道。風險評估應當嚴守科學底線,通過恰當?shù)闹贫扰渲?確?茖W評估的獨立性、公正性、可靠性。公眾參與風險規(guī)制,則要求實現(xiàn)風險評估程序啟動的開放性、評估過程的透明、評估結果的公開和可審查性。
[Abstract]:In a risk society, social management must have a stronger sense of risk. Administrative decisions must have both scientific basis and democratic values. An expert rational model, represented by risk assessment, is the main channel for enriching the scientific basis of administrative decision-making; the main channel of democratic participation is the model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represented by democratic participation. Risk assessment should be strictly adhered to the bottom line of the science, to ensure the independence, impartiality and reliability of scientific assessment through appropriate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risk regulation requires the openness of the risk assessment process, the transparency of the evaluation process, the openness and scrutiny of the evaluation results.
【作者單位】: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法學所;
【基金】:鄧聯(lián)繁教授主持的中國法學會2012年度部級法學研究課題《我國立法中的社會管理概念及其憲法學審視》[CLS(2012)D249]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D912.1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劉澤軍;項進;尹好鵬;;西方國家高等學校法律地位若干模式述評[J];北方工業(yè)大學學報;2006年04期
2 張明楷;;刑事立法的發(fā)展方向[J];中國法學;2006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張帆;;從“風險社會”理論進路看公眾在決策中的作用[A];全國科學技術學暨科學學理論與學科建設2008年聯(lián)合年會清華大學論文集[C];2008年
2 夏南凱;宋海瑜;;大規(guī)模城市開發(fā)風險初探[A];和諧城市規(guī)劃——2007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毛寶銘;科技政策的公眾參與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2 劉巖;發(fā)展與風險[D];吉林大學;2006年
3 寇麗平;人員密集場所風險評估理論與標準化方法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08年
4 米丹;風險社會中的反思性科技價值體系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8年
5 尹建軍;社會風險及其治理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劉曉丁;行政確認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2 王秀慧;行政行為轉換制度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3 吳金芳;我國風險治理體系的構建[D];安徽師范大學;2007年
4 夏秋元;德國國家賠償制度述評[D];中國政法大學;2007年
5 溫登平;刑法上體系性思維的缺陷之補救[D];山東大學;2007年
6 王光強;提升流亭機場海關通關業(yè)務風險管理工作水平的對策和建議[D];山東大學;2007年
7 李建熊;公共決策風險管理淺析[D];西北大學;2008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戚建剛;;我國應急行政主體制度之反思與重構[J];法商研究;2007年03期
2 束順民;西方政治參與研究述要[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05年05期
3 楊雪冬;全球化、風險社會與復合治理[J];馬克思主義與現(xiàn)實;2004年04期
4 謝曉非,鄭蕊;風險溝通與公眾理性[J];心理科學進展;2003年04期
5 卞建林,姜濤;個案監(jiān)督研究——兼論人大審判監(jiān)督的合理取向[J];政法論壇;2002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葛慧君;;推進依法行政 提高社會管理法治化水平[J];今日浙江;2011年13期
2 栗曉宏;;風險社會視域下對食品安全風險性的認知與監(jiān)管[J];行政與法;2011年09期
3 王桂海;;加強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需要法制化保障[J];領導之友;2011年08期
4 金國華;;取世博經(jīng)驗,堅持法治與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推進上海更好發(fā)展[J];上海政法學院學報(法治論叢);2010年06期
5 王瑩瑩;;央地關系之中央權威的加強——基于社會管理的視角[J];學理論;2011年17期
6 任言實;;歐廣源傳達省委十屆九次全會精神并強調 為加強社會建設創(chuàng)造良好法治環(huán)境[J];人民之聲;2011年08期
7 ;信息廣角[J];中國司法;2011年08期
8 陳鐫娟;李明哲;;創(chuàng)新社會管理的“樣本”——廈門市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立法與實踐顯成效[J];江淮法治;2011年15期
9 鄭曉均;;加快虛擬網(wǎng)絡立法,促進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J];紅旗文稿;2011年16期
10 ;厘清政府責權關系、邊界 廣東省縣鎮(zhèn)事權改革完成法律銜接[J];領導決策信息;2011年2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綠色家園”是組織“五老”參與創(chuàng)建“平安吉林”、創(chuàng)新社會管理的有效載體[A];全國基層關工委工作工作會議材料匯編[C];2011年
2 宋國濤;;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中的正當程序及其限度[A];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2010年會論文集[C];2010年
3 夏少敏;;風險社會的環(huán)境法[A];生態(tài)安全與環(huán)境風險防范法治建設——2011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第一冊)[C];2011年
4 劉宗輝;;淺析農(nóng)民環(huán)境權益保護所面臨的挑戰(zhàn)與法律應對——以風險社會為研究背景[A];生態(tài)安全與環(huán)境風險防范法治建設——2011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第三冊)[C];2011年
5 鈄曉東;;生態(tài)文明、風險社會與環(huán)境法功能進化[A];生態(tài)文明與環(huán)境資源法--2009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C];2009年
6 杜健勛;;分配與治理:風險社會的環(huán)境法結構轉型[A];生態(tài)安全與環(huán)境風險防范法治建設——2011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第一冊)[C];2011年
7 趙繪宇;;論風險社會下公共事件應急法制中的公眾參與原則的體現(xiàn)[A];生態(tài)安全與環(huán)境風險防范法治建設——2011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第一冊)[C];2011年
8 李四林;;我國政府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職能探討——兼析《行政許可法》的實施[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4年年會暨“政府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論文集[C];2004年
9 王艷寧;;論董必武的行政法治思想與創(chuàng)新社會管理[A];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十輯)[C];2010年
10 鄭藝群;;論政府環(huán)保責任之拓展[A];生態(tài)文明與環(huán)境資源法--2009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李占軍;明確目標實現(xiàn)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工作新突破[N];開封日報;2010年
2 記者 宋倬 王勝;創(chuàng)新社會管理 維護和諧穩(wěn)定[N];北大荒日報;2010年
3 本報通訊員 葛重兵 本報記者 施鶯;探尋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之路[N];南通日報;2010年
4 市綜治辦主任 宋玫;創(chuàng)新社會管理 實現(xiàn)平安穩(wěn)定[N];金華日報;2010年
5 記者 李曉群;加強社會管理 維護和諧穩(wěn)定[N];安徽日報;2010年
6 記者 王剛;緊跟時代節(jié)拍 創(chuàng)新社會管理[N];甘肅法制報;2010年
7 記者 周斌;做好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綜合試點工作[N];法制日報;2011年
8 實習生 馬騰 記者 周遠;全力構建大維穩(wěn)格局 加強和創(chuàng)新社會管理[N];河北日報;2011年
9 記者 文天心;大力推進加強和創(chuàng)新社會管理[N];黑龍江日報;2011年
10 記者 周以明 通訊員 馬濤;貴州多舉措加強創(chuàng)新社會管理[N];檢察日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王小鋼;追尋中國環(huán)境法律發(fā)展之新理論[D];吉林大學;2008年
2 李海平;后現(xiàn)代背景下行政法的范式轉型——邁向反思型行政法[D];吉林大學;2004年
3 趙鵬;風險規(guī)制的行政法問題[D];中國政法大學;2009年
4 許勇;轉型時期我國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鄒愛軍;醫(yī)療風險的識別與責任分擔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2 李佳;社會變遷視野下的行政行為形式理論剖析[D];中國政法大學;2009年
3 劉創(chuàng)巍;論農(nóng)村發(fā)展留用地制度構建和完善[D];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2007年
4 張勇;城市行政管理執(zhí)法規(guī)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9年
5 肖亮;房地產(chǎn)市場風險與行政規(guī)制[D];廣西師范大學;2011年
6 劉樹文;城市和社會綜合管理“大聯(lián)動”機制建設的行政法思考[D];華東政法大學;2011年
7 吳曉燕;日本循環(huán)型社會管理法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7年
8 安然;論我國積極的環(huán)境刑事法治之建構[D];中國海洋大學;2011年
9 吳晶;風險社會中的工傷認定法律問題研究[D];華僑大學;2011年
10 馬光輝;《行政許可法》視角下的政府職能轉變[D];鄭州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195356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fengxianguanli/1953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