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供應鏈系統(tǒng)風險識別與評估研究綜述
本文關鍵詞:供應鏈系統(tǒng)風險識別與評估研究綜述,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第9卷第6期;2007年11月;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JOURNALOFHIT(SOCIALSCIEN;Vol.9No.6Nov.,2007;供應鏈系統(tǒng)風險識別與評估研究綜述;晚春東;1,2;,王雅林,齊二石;31;(1.天津大學管理學院,天津300072;2.大;遼寧大連116034;3.哈爾濱工業(yè)大學管理學院;摘要:供應鏈在給企業(yè)帶來競爭與效
第9卷 第6期
2007年11月
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JOURNALOFHIT(SOCIALSCIENCESEDITION)
Vol.9No.6Nov.,2007
供應鏈系統(tǒng)風險識別與評估研究綜述
晚春東
1,2
,王雅林,齊二石
31
(1.天津大學管理學院,天津300072;2.大連工業(yè)大學管理學院,
遼寧大連116034;3.哈爾濱工業(yè)大學管理學院,哈爾濱150001)
摘 要:供應鏈在給企業(yè)帶來競爭與效益優(yōu)勢的同時,也帶來了諸多風險,供應鏈風險管理正在成為供應鏈研究的一個重要方向。通過系統(tǒng)深入地對供應鏈的風險內涵、風險因素識別、風險評估的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進行了述評,結合實際調研分析,將供應鏈系統(tǒng)風險因素整理歸納為系統(tǒng)風險、供應風險、物流風險、信息風險、財務風險、管理風險、需求風險和環(huán)境風險。在此基礎上,給出了未來供應鏈風險管理的主要研究方向:基于數(shù)據(jù)挖掘的供應鏈風險管理知識系統(tǒng)的開發(fā);從供應鏈系統(tǒng)整體視角構建風險評估指標體系;加強定量化的供應鏈風險評估研究;供應鏈系統(tǒng)風險評估的實證研究等! £P鍵詞:供應鏈;供應鏈風險管理;風險識別;風險評估
中圖分類號:C939 文獻標志碼:A ()06-06
時,。,重后果,引起了國內外學術界和企業(yè)界對供應鏈風險管理(SupplyChainRiskManagement,SCRM)的極大關注,供應鏈風險管理正在成為供應鏈管理研究的一個重要方向。目前國內外學者從不同
SCRM框架,如里查德博瑞雷(Rich2ardBrenchley)、林若斯(Lindroth)、德勤咨詢公司(DeloitteConsulting)等,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觀點是克蘭菲爾德管理學院(CranfieldSchoolofManagement)于2002年提出的一個四階段SCRM框架,如圖1所示:
圖1 克蘭菲爾德管理學院風險四階段模型
綜合現(xiàn)有研究結果,供應鏈風險管理框架一般可分為風險識別、風險評估、風險決策與處理、
風險監(jiān)控四個基本階段,而風險識別與風險評估是其中兩個關鍵環(huán)節(jié),是對供應鏈風險有效管理的前提和基礎! ‖F(xiàn)有文獻顯示,較為系統(tǒng)地對供應鏈風險管理問題進行研究只是從2000年以后才開始,有關供應鏈風險管理(SCRM)方面的研究成果相對較少,而對供應鏈風險識別與評估進行系統(tǒng)深入研究的更為鮮見。盡管如此,近年來人們圍繞供應鏈風險概念、識別與評估等方面展開的研究還是
收稿日期:2007-07-25
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今人們還在不斷地探索,希望在該領域獲得更多收獲。因此,筆者將對有關
供應鏈風險識別與評估領域的國內外文獻進行評述,旨在進一步推動和完善SCRM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活動。
一、供應鏈風險的概念
供應鏈風險概念的界定是SCRM研究的重要基礎和前提。它的提出,最初是基于對供應風險
基金項目:教育部社科研究規(guī)劃基金項目(06JA630009);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04ASH001)
作者簡介:晚春東(1965-),男,黑龍江哈爾濱人,博士后,教授,從事供應鏈管理、技術經濟及管理研究;王雅林(1941-),男,黑龍
江齊齊哈爾人,教授,博士生導師,從事生活方式、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齊二石(1953-),男,吉林長春人,教授,博士生導師,從事物流工程、工業(yè)工程與管理研究。
?94?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第9卷
概念的研究,并在此基礎上,國內外學者從不同的
角度對供應鏈風險進行了研究。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形成統(tǒng)一的認識,現(xiàn)階段比較典型的主要觀點如下所示。
克蘭菲爾德管理學院(CranfieldSchoolofManagement)把供應鏈風險定義為供應鏈的脆弱性,其認為供應鏈風險因素的發(fā)生通常會導致降低供應鏈運行效率、增加成本,甚至會造成供應鏈的破裂。根據(jù)德勤咨詢公司(DeloitteConsulting)2004年在一項供應鏈研究報告中指出,供應鏈風
二、供應鏈風險因素識別
供應鏈風險識別是有效進行供應鏈風險管理(SCRM)整個過程的首要階段。總體來看,國外對供應鏈風險的研究較早,目前已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在供應鏈風險識別的有關文獻中,供應方的風險識別在初期受到眾多學者的關注?迫艋(Kraljic,1983)提出一個采購組合管理框架,該框架特地將由外部因素所引起的不確定性和供
[9]
應中斷的問題納入框架中。斯密澤和斯佛德(SmelzerandSiferd,1998)探討了供應鏈的供應,,10][11]
。此后,塞非(Sheffi,2001)、哈里克斯(Hallikas,2002、2004)、克蘭菲爾德管理學院(2002)、里查德?博瑞雷(RichardBrenchley,
[12]
2003)、哈蘭德(Harland,2003)、蘇尼爾?考若(SunilChopra,2004)[13]、馬緹?貝雷(MartinBai2
[14]
ley,2004)、納格內(ANagurney,2004)以及一些專門從事供應鏈管理咨詢公司如甫瀚(Protivi2ti,2004),德勤(Deloitte,2004)等分別從不同角度
險是指對一個或多個供應鏈成員產生不利影響或破壞供應鏈運行環(huán)境,而使得達不到供應鏈管理預期目標甚至導致供應鏈失敗的不確定性因素或意外事件! 《|等認為供應鏈風險是一種供應鏈潛在的威脅,會導致供應鏈系統(tǒng)的脆弱性,統(tǒng)造成破壞,[]
損失和損害,供,達不到供應鏈管理預期目標,造成供應鏈效率下降,成本增加,導致供應鏈網絡失敗和解體的不確定因素
[2]
和意外事件。胡金環(huán)和周啟蕾進一步認為,供應鏈風險是指供應鏈企業(yè)在生產過程中由于各種事先無法預測的不確定因素帶來的影響,使供應鏈企業(yè)實際收益與預期收益發(fā)生偏差,從而有受損的風險和可能性。楚揚杰等則認為,供應鏈風險是指由于供應鏈內部和外部的不確定因素給
[4]
整條供應鏈成員企業(yè)造成損失的可能性! ‰m然國內外學者從各種不同角度進行了定
[5]
義,除上述外,還有萊伊(Lee.H,1997)、約翰遜
[7]
(Johnson,2001)[6]、斯迪森(Zsidisin.G,2003)、
[8]
哈里克斯(Hallikas,2004),但歸納起來,供應鏈風險內涵描述的基本觀點包括:定義為供應鏈的脆弱性,強調風險因素發(fā)生的后果;導致供應鏈失敗的不確定性因素或意外事件,強調對成員企業(yè)的不利影響;在借用一般風險概念的基礎上,認為是各種不確定性因素給供應鏈造成損失的可能性。 綜上國內的研究,筆者認為,供應鏈風險是指供應鏈各節(jié)點企業(yè)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由于各種事先無法準確預測的不確定因素帶來的影響,使供應鏈實際績效與預期目標發(fā)生偏差,甚至造成供應鏈的失敗,從而給供應鏈系統(tǒng)整體造成損失的可能性。
[3]
系統(tǒng)地研究了供應鏈風險因素,這些研究成果主要是從風險特征的角度對供應鏈風險作了定性識別,如表1所示。 相對國外研究而言,國內對供應鏈風險的研究起步較晚,進行供應鏈風險因素識別的文獻較
[15]
少,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張炳軒、馬士華、黨夏寧、丁偉東等、許志端、解琨等、倪燕翎[19][20]等、周艷菊等,他們主要是從風險來源的角度對供應鏈風險作了定性識別,如表2所示! 「鶕(jù)目前所掌握的文獻研究成果,雖然對供應鏈風險因素做了多種分類,但從供應鏈系統(tǒng)整體的視角研究風險識別問題的文獻很少,而且總體表現(xiàn)出一定的零散性和不完整性,其分類結果顯得比較隨意,沒有提出明確的劃分標準。本文根據(jù)供應鏈運作參考模型和現(xiàn)有文獻研究成果,結合實際調研分析,將供應鏈系統(tǒng)風險因素整理歸納為以下八類:系統(tǒng)風險、供應風險、物流風險、信息風險、財務風險、管理風險、市場需求風險和環(huán)境風險,其中前六種屬于系統(tǒng)內生風險,后兩種屬于外生風險。
[16]
[17]
[18]
第6期
表1
作 者(時間)
Sheffietal(2001,2003)
CranfieldSchoolofManagement(2002)Kleindorferetal(2003)RichardBrenchley(2003)Harlandetal(2003)Ernst&Young(2003)SunilChopra(2004)MartinBaileyetal(2004)Hallikasetal(2004)Protiviti(2004)
晚春東,等:供應鏈系統(tǒng)風險識別與評估研究綜述國外供應鏈風險因素識別的主要研究成果歸納整理
風 險 因 素
供應失敗、運輸失敗、設備實施失敗、物流失敗、信息交流失敗和需求失敗
?95?
供應風險、需求風險、環(huán)境風險、制度風險、運作過程風險、預防計劃措施失敗風險六大因素中斷風險、協(xié)調風險
內部風險(治理風險、財務風險、產品市場風險、運行風險)和外部風險(政治風險、經濟風險、社會風險、技術風險、法律風險和環(huán)境風險)
戰(zhàn)略、作業(yè)、供應、客戶、制度、競爭、信譽、稅收、資產和法律風險
持續(xù)經營計劃風險、數(shù)據(jù)完整性風險、管理技術應用安全風險、企業(yè)治理風險、合作關系風險、供應鏈管理成本與投資風險、勞動力風險和稅收風險
破裂、延遲、知識產權、IT系統(tǒng)、預測、采購、庫存、生產能力、可接受等九大風險外部環(huán)境風險、運作風險、自然災害風險
供應商需求風險、交貨履約能力、財務相關風險和定價風險
戰(zhàn)略計劃風險、 表2
作 者(時間張炳軒等(2001黨夏寧(2003)丁偉東等(2003)
險 因 素
利潤波動風險、道德風險、技術與信息風險效率因素、信息因素、資金因素、外來風險因素
自然環(huán)境風險因素(水災、火災、地震等)和社會環(huán)境風險因素(獨家供應商、信息傳遞、物流配送、財務狀況、市場波動、合作伙伴、利潤分配等)
內生風險(道德風險、信息風險、合作關系風險、物流風險)和外生風險(政治風險、經濟風險、技術風險、法律風險、供應風險和需求風險)
戰(zhàn)略意圖的制定、資源和知識的交換、伙伴的選擇、伙伴關系的范圍、學習的能力、解除合作的程序、關鍵績效指標
管理協(xié)作風險、信任風險、激勵風險、道德風險和核心技術外泄風險等合作關系風險外部風險(環(huán)境、市場)、內部風險(管理、信息、技術、結構、金融)需求、供應、經營、環(huán)境、制度和信息技術六大風險因素
馬士華(2003)
許志端(2003)解琨等(2003)倪燕翎等(2004)周艷菊等(2006)
捷性。為平衡敏捷性和脆弱性的關系,皮特定義
三、供應鏈風險評估
供應鏈風險評估是指利用一定的方法對供應鏈的風險水平進行評價和估算,是針對所識別出的風險因素采取適當措施進行有效控制的必經環(huán)節(jié)。與風險因素識別相比,SCRM中有關風險評估的文獻則相對很少! ∑ぬ(Pater)提出了利用評分方法測度跨國
[21]
供應鏈的風險,并用案例加以說明。皮特認為,企業(yè)通過制定資源、生產和運輸戰(zhàn)略,使供應鏈的敏捷性得到了提高,但同時也增加了供應鏈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進而增加了供應鏈的脆弱性,而脆弱性的提升又反過來削弱了供應鏈的敏
了供應鏈暴露的概念,并提出了一個簡單的評分方法來進行評估。該方法對于跨國供應鏈風險的初步評估是有意義的,但方法的主觀性較強。 哈里克斯(Hallikas)從風險事件的概率和結果的角度,半定量化地研究了供應鏈風險評估問題。指出概率是風險事件出現(xiàn)的幾率,結果是風險事件發(fā)生后的對企業(yè)造成的損失,損失通常指財務上的損失。哈里克斯還分別將概率和結果劃分為五個等級,見表3和表4。這種半定量化研究方法為供應鏈風險評估提供了一個初步的思維框架! 《|等在2003年提出了基于模糊評價方法的供應鏈可靠性評估矩陣,具體包含四個步驟:選定可靠性評估因素,構成評估因素集;根據(jù)評估
?96?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第9卷
要求,劃分等級,確定評估標準;對各風險因素進
行獨立評估,得到評估矩陣和權重矩陣;定量運算,計算出每個企業(yè)的風險評估結果Ri,定義為供應鏈中成員企業(yè)的可靠性。
表3排序
12345
用上述評價體系和實施參考模型解決供應商評價
問題。
劉冬林和王春香提出了基于獨立風險和已知單個風險測度的供應鏈多風險的綜合評估法
[24]
,
風險概率等級
主觀估計非常不可能不可能中等可能非?赡
描 述
非常稀有的事件有間接影響的事件有直接影響的事件直接影響強烈的事件事件重現(xiàn)頻繁
即先利用單個風險變量分布的卷積求出供應鏈總風險的分布函數(shù),利用總風險的分布函數(shù)求出供應鏈整體風險評估的各種數(shù)字特征,如期望、方差、熵、風險度、眾數(shù)等,根據(jù)這些數(shù)字特征值,來綜合評估供應鏈當前的整體風險狀況。但所提出的模型及結果基于風險間的關系是彼此獨立的這一假設,與現(xiàn)實情況難以相符。
劉永勝和白曉娟在分析供應鏈風險預警指標體系設計思路的基礎上,提出了供應鏈風險預警:、靈活性原則[25]
表4排序
12345
風險結果等級
主觀估計無影響小影響中等影響嚴重影響災難性影響
m
描 述
對整個公司沒有影響小的損失經營中斷
。
,主要包括四個。最后給出了基于層次分析法的供應鏈風險預警的綜合評價方法,其綜合評價模型為:
n
K=
jij
Ri=
∑pa,i
j=1
=1,2,…,n;j=1,2,…,m
∑w
i=1ni=1
i
×ki
i
(2)
(1)
其中,
∑w
=1
(1)式中,pj表示風險因素的權重,aij表示企
業(yè)i針對風險因素j的評估值。整個供應鏈系統(tǒng)的可靠性表示為Ps=7Ri,通過對可靠性的分析來判斷供應鏈風險的大小。該方法沒有考慮風險事件發(fā)生的概率這一重要特征,也未具體說明采用什么方法來確定風險因素的風險值! ∮捎诓淮_定偶發(fā)風險事件導致了對供應鏈風險后果的估計困難,付玉等提出了初步的偶發(fā)供應鏈風險的定量估計方法。把人工智能中的案例推理技術引入供應鏈風險估計,較好地解決了案例的描述與存儲組織、匹配案例的檢索以及檢索結果的調整等關鍵問題,設計了實用化的偶發(fā)風險估計原形系統(tǒng)。但遺憾的是到目前為止,有關供應鏈風險評估與處理的成功案例較少,影響了該方法的實際應用效果。
供應鏈合作伙伴選擇是供應鏈風險的重要來源,對合作伙伴評價選擇引起了許多學者的關注。劉嘉等人認為供應商評價是供應鏈風險控制的重點
[23]
[22]
(2)式中,K為供應鏈整體風險;ki為第i個風險指標值;wi(i=1,2,…,n)為第i個指標的權重。根據(jù)評價結果和下列劃分標準,可以判斷供應鏈風險狀況,實現(xiàn)綜合評價。若K≤[0.9,1],則為無警區(qū),用綠燈表示;若K≤[0.7,0.9],則為輕警區(qū),用藍燈表示;若K≤[0.5,0.7],則為中警區(qū),用黃燈表示;若K≤[0,0.5],則K為重警區(qū),用紅燈表示。
舒良友和方芳從合作伙伴關系的角度探討了制造商風險評估問題
[26]
。在對制造商合作伙伴
風險來源進行分析的基礎上,論述了風險評估的步驟,根據(jù)指標體系的確定原則,建立了制造商合作伙伴風險評估指標體系和模糊綜合評判模型。通過算法舉例,對制造商與銷售商的風險進行了綜合評價。但文獻中制造商的合作伙伴風險來源只考慮了供應商和銷售商,而沒有考慮到其他重要因素,如物流企業(yè)、信息風險等,尤其評估的視角僅局限于制造商而非供應鏈系統(tǒng)整體,故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關于供應鏈風險評估的文獻大多是基于單個成員企業(yè)或某個特定領域的風險問題,而沒有專門從供應鏈網絡整體視角來
。以降低供應鏈風險為目標,建立了基于供
應鏈風險管理的供應商評價體系模型,提出相應的供應商評價實施參考模型。并運用層次分析法和可靠度分析技術,結合一個算例說明了如何應
第6期晚春東,等:供應鏈系統(tǒng)風險識別與評估研究綜述
ManagementScience,1997,(5):101-112.
?97?
進行研究,且定量評估方法比較單一,這顯然難盡人意。哈里克斯等(Hallikasetal,2004)認為,在供應鏈網絡環(huán)境下成員企業(yè)只評估自己的風險并以此采取行動是不夠的,應該通過企業(yè)間的合作將單個企業(yè)的風險管理納入整個供應鏈網絡的合作風險管理中。哈里克斯進一步指出,在一個動態(tài)復雜環(huán)境下用一些靜態(tài)、簡約、狹隘的認知模型來做決策是危險的,因此要將動態(tài)復雜性和反饋機制應用到SCRM中,但是文章中并沒有進一步提出具體的解決方案。
[6]JOHNSONME.EarningfromToys:LessonsinManag2
ingSupplyChainRiskfromtheToyIndustry[J].Califor2niaManagementReview,2001,(4):71-84.
[7]ZSIDISINGA.AGroundedDefinitionofSupplyRisk
[J].TheJournalofPurchasing&SupplyManagement,2003,(9):217-224.
[8]HALLIKASJ,etal.RiskManagementProcessesinSup2
plierNetworks[J].ProductionEconomics,2004,(90):47-58.
[9]KRALJICP.PurchasingmustBecomeSupplyManage2
四、未來的研究展望
根據(jù)以上對現(xiàn)有研究成果的總結以及理論研究和實際應用的需要,未來SCRM向應包括:的開發(fā)。,因此如何利用數(shù)據(jù)挖掘技術探討風險因素的來源、運動規(guī)律及開發(fā)風險管理的知識系統(tǒng)是一個重要的研究領域。二是從供應鏈系統(tǒng)整體視角來識別風險因素,并構建供應鏈系統(tǒng)整體風險評估指標體系,這無疑是人們期待的一個重要研究課題。三是SCRM定量研究。目前有關SCRM定量研究成果較少,而且方法單一,可操作性不理想。探討采用包括粗集理論、模糊邏輯和神經網絡等綜合集成定量方法評估供應鏈系統(tǒng)的風險將是下一步努力的方向。四是供應鏈系統(tǒng)風險評估與管理的實證研究。在這方面目前還很少見,而實踐中卻有迫切的需求,否則,再多的理論成果也難以轉化和體現(xiàn)出實際價值。五是從整體角度,進一步加強供應鏈系統(tǒng)成員企業(yè)之間的風險分攤與收益共享機制研究。參考文獻:
[1]丁偉東,劉凱,賀國先.供應鏈風險研究[J].中國安全
ment[J].HarvardBusinessReview,1983,(9):109-117.
[10]SMELR,etal.SupplyManagement:
RJonalJournalof
ment,1998,34(1):38-.
[11]SHEFFIY.SupplyChainManagementundertheThreat
ofInternationalTerrorism[J].TheInternationalJournalofLogisticsManagement,2001,(12):1-11.
[12]HARLANDC,BRENCHLEYR,WALKERH.Riskin
SupplyNetworks[J].JournalofPurchasingandSupplyManagement,2003,9(2):51-62.
[13]SUNILC,MANMOHANSS.ManagingRisktoAvoid
Supply-ChainBreakdown[J].MITSloamManagementReview,2004,46(1):53-61.
[14]NAGURNEYA,etal.SupplyChainNetworks,Elec2
tronicCommerceandSupplySideandDemandSideRisk[J].EuropeanJournalofOperationalResearch,2004,164(1):120-142.
[15]張炳軒,李龍洙,都忠誠.供應鏈的風險及分配模型
[J].數(shù)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1,(9):92-95.[16]黨夏寧.供應鏈風險因素的分析與防范[J].管理現(xiàn)
代化,2003,(6):45-48.
[17]許志端.供應鏈戰(zhàn)略聯(lián)盟中的風險因素分析[J].科
研管理,2003,24(4):127-132.
[18]解餛,劉凱,周雙貴.供應鏈戰(zhàn)略聯(lián)盟的風險問題研
科學學報,2003,13(4):64-66.
[2]馬林.供應鏈風險管理下供應商選擇熵權多目標決策
究[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03,13(1):38-41.
[19]倪燕翎,等.供應鏈風險管理與企業(yè)風險管理之比較
[J].物流技術,2004,(12):40-42.
[20]周艷菊,等.供應鏈風險管理研究進展的綜述與分析
[J].系統(tǒng)工程,2006,(3):1-7.[21]PATERE,etal.
InternationalSupplyChainAgility,
分析[J].統(tǒng)計與決策,2004,(1):43-44.
[3]胡金環(huán),周啟蕾.供應鏈風險管理探究[J].價值工程,
2005,(3):36-39.
[4]楚揚杰,等.供應鏈風險預警與防范機制研究[J].科
技與管理,2006,(4):65-66.
[5]LEEH,PADMANABHANV,WHANGS.Information
DistortioninASupplyChain:theBullwhipEffect[J].
TradeoffsbetweenFlexibilityandUncertainty[J].Inter2nationalJournalofOperationsandProductionManage2
下載地址:96供應鏈系統(tǒng)風險識別與評估研究綜述.Doc
【】最新搜索
供應鏈系統(tǒng)風險識別與評估研究綜述
92高考文言文文化常識訓練題
第一單元日積月累、趣味語文教案_圖文
最新2016七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師生交往教學設計
商務接待禮儀要求 ——上海智瑾03
2015-2016年計劃和教案教案182
10五年級語文下冊生字組詞、日積月累練習
證券投資學計算題(1)43
排球競賽規(guī)則2013-2016電子版24
59沂蒙弟兄lsd
本文關鍵詞:供應鏈系統(tǒng)風險識別與評估研究綜述,,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6258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fengxianguanli/162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