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植生混凝土水質凈化效果及作用機理研究
本文關鍵詞:高效植生混凝土水質凈化效果及作用機理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植生混凝土 骨料 植物 進水濃度 水質凈化效果 作用機理
【摘要】:本研究在前人研究基礎上分別考察了骨料、植物及進水濃度對植生混凝土水質凈化效果的影響,并使用高通量測序技術分析了植生混凝土內部微生物群落組成及水質凈化作用機理,主要的研究成果如下:通過試驗分析了沸石、鋼渣、礫石三種骨料對植生混凝土水質凈化效果的影響,進水氨氮、總磷、COD_(cr)濃度分別保持為5.0mg/L、1.0mg/L、60.0mg/L,動態(tài)試驗條件下沸石植生混凝土對氨氮和COD_(cr)的去除效果最佳,30d時去除率為75.8%、60%,而鋼渣植生混凝土對總磷的去除效果由于沸石和礫石植生混凝土,30d時去除率為81%。不同植物對植生混凝土水質凈化效果也會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種植百喜草的植生混凝土對氨氮和總磷的去除效果優(yōu)于狗牙根和白三葉植生混凝土,而種植狗牙根的植生混凝土對COD_(cr)的去除效果優(yōu)于百喜草和白三葉植生混凝土,進水氨氮、總磷、COD_(cr)分別保持為5.0mg/L、1.0mg/L、60.0mg/L,動態(tài)試驗條件下百喜草植生混凝土30d時氨氮、總磷去除率分別為75.68%、77.08%,狗牙根植生混凝土對COD_(cr)的去除率為68.3%。植物是植生混凝土水質凈化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對比植生混凝土與未種植植物的植生混凝土砌塊水質凈化效果發(fā)現(xiàn)不同種類的植物對植生混凝土水質凈化效果的促進作用各異。進水濃度與植生混凝土的水質凈化效果有一定程度的影響,氨氮、總磷去除率隨著進水濃度的上升而下降,而COD_(cr)去除率隨著進水濃度的上升而提高。通過高通量測序技術研究了植生混凝土內部微生物的種類和相對豐度,結果表明植生混凝土內部微生物具有較高的種類和豐度,且植生混凝土水質凈化效果與微生物群落結構具有關聯(lián)性,植生混凝土內部氨氧化細菌、除磷菌、菌群豐度和群落多樣性分別對氨氮、總磷、COD_(cr)的去除效果產生影響。沸石、鋼渣、礫石植生混凝土內部氨氧化細菌占細菌數量的比例分別為0.64%、0.28%、0.31%,沸石植生混凝土明顯高于鋼渣和礫石植生混凝土,其氨氮去除效果也高于后兩者;鋼渣植生混凝土內部檢出不動桿菌屬和假單胞菌屬比例分別為0.01%、1.77%,而沸石、礫石植生混凝土內部僅檢出少量假單胞菌屬,比例分別為0.30%、0.15%,鋼渣植生混凝土總磷去除效果高于另兩者;沸石植生混凝土的OTU、ace、chao、shannon指數分別為1345、1652、1650、6.04,均高于鋼渣、礫石植生混凝土,其COD_(cr)去除效果優(yōu)于后兩者。
【關鍵詞】:植生混凝土 骨料 植物 進水濃度 水質凈化效果 作用機理
【學位授予單位】:南華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X52;TU528
【目錄】:
- 摘要4-6
- Abstract6-12
- 第一章 緒論12-21
- 1.1 引言12
- 1.2 植生混凝土護砌材料開發(fā)研究現(xiàn)狀12-17
- 1.2.1 植生混凝土概念的產生及其特點12-13
- 1.2.2 植生混凝土護砌材料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13-17
- 1.2.3 植生混凝土水質凈化效果及機理研究現(xiàn)狀17
- 1.3 植生混凝土的工程應用現(xiàn)狀17-18
- 1.4 本課題研究主要研究內容、主要技術路線及意義18-21
- 1.4.1 主要研究內容18
- 1.4.2 主要研究技術路線18-19
- 1.4.3 研究意義19-21
- 第二章 試驗材料與方法21-31
- 2.1 植生混凝土的制作成型21-22
- 2.2 試驗用水22-23
- 2.3 試驗方法與試驗裝置23-24
- 2.3.1 靜態(tài)試驗23
- 2.3.2 動態(tài)試驗23-24
- 2.4 試驗方案24-25
- 2.5 分析方法25-29
- 2.5.1 水常規(guī)分析指標25
- 2.5.2 微生物群落結構分析方法25-29
- 2.6 本章小結29-31
- 第三章 植生混凝土水質凈化效果分析與討論31-43
- 3.1 骨料對植生混凝土水質凈化效果的影響31-34
- 3.1.1 氨氮去除效果分析31-32
- 3.1.2 總磷去除效果分析32-34
- 3.1.3 COD_(cr)去除效果分析34
- 3.2 植物對植生混凝土水質凈化效果的影響34-37
- 3.2.1 氨氮去除效果分析34-35
- 3.2.2 總磷去除效果分析35-36
- 3.2.3 COD_(cr)去除效果分析36
- 3.2.4 植物在植生混凝土水質凈化體系中的作用36-37
- 3.3 進水濃度對植生混凝土水質凈化效果的影響37-41
- 3.3.1 氨氮去除效果分析37-38
- 3.3.2 總磷去除效果分析38-39
- 3.3.3 COD_(cr)去除效果分析39-41
- 3.4 小結41-43
- 第四章 植生混凝土微生物多樣性及水質凈化機理研究43-53
- 4.1 序列優(yōu)化統(tǒng)計43-44
- 4.1.1 細菌序列優(yōu)化統(tǒng)計43
- 4.1.2 古菌序列優(yōu)化統(tǒng)計43-44
- 4.2 稀釋性曲線44-45
- 4.3 多樣性指數分析45-47
- 4.4 細菌群落結構分類學分析47-50
- 4.4.1 細菌門水平分析47-49
- 4.4.2 細菌屬水平分析49-50
- 4.5 小結50-53
- 第五章 結論與展望53-55
- 5.1 主要結論53
- 5.2 展望53-55
- 參考文獻55-60
- 作者攻讀學位期間的科研成果60-61
- 致謝61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曲久輝;水質轉化的安全風險與過程控制[J];中國科學基金;2005年02期
2 薛巖;裴元生;呼麗娟;劉軍;;介質篩護岸的水質凈化功能與機理[J];環(huán)境科學學報;2008年06期
3 樂;;含菌污水電化學水質凈化系統(tǒng)[J];科技信息;1986年10期
4 黎曄;湖岸沙粒對水質凈化的重大貢獻[J];農業(yè)環(huán)境科學學報;1988年05期
5 宋起圖;蠶繭作水質凈化材料效果良好[J];中國環(huán)境科學;1994年06期
6 洪蔚;;荷蘭風力水質凈化裝置[J];廣州環(huán)境科學;1997年03期
7 錢慧娟;用炭纖維凈化河流及水池水質[J];林產化工通訊;1999年06期
8 劉淼;李宇斌;孫勇;劉陽;;遼河保護區(qū)生態(tài)水質凈化經濟效益分析[J];環(huán)境保護與循環(huán)經濟;2013年02期
9 徐乃衍;;機械化養(yǎng)魚水質凈化處理通過技術鑒定[J];環(huán)境保護;1982年05期
10 劉正茂;;洪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補水水質的評價研究[J];濕地科學與管理;2009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梁霞;李小平;張利權;;周叢藻水質凈化和水體生態(tài)修復應用研究[A];第九屆全國河口海岸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6年
2 邊博;吳海鎖;蔣永偉;;農村水庫型水源地水質安全保障技術研究——以塘馬水庫為例[A];2013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第五卷)[C];2013年
3 ;炭素纖維生態(tài)草水質凈化與生態(tài)修復[A];城鄉(xiāng)飲用水水源安全問題與發(fā)展匯總[C];2009年
4 雷愛瑩;彭敏;曾地剛;李詠梅;;枯草芽孢桿菌的分離和凈化水質的研究[A];廣西水產研究所論文集(2001—2005)[C];2006年
5 劉學燕;;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水系水質維護設計與運行效果[A];水力學與水利信息學進展 2009[C];2009年
6 陳漢輝;;東深源水生物預處理工程填料上苔蘚蟲演替及對水質凈化效果的影響[A];西部大開發(fā) 科教先行與可持續(xù)發(fā)展——中國科協(xié)2000年學術年會文集[C];2000年
7 田嬌;;EM技術與水質凈化方法[A];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下卷)[C];2006年
8 張粲;熊曉麗;張永祥;王磊;田淼;;飲水安全與水質凈化[A];2008年全國給水排水技術交流會暨全國水網理事會換屆大會論文集[C];2008年
9 呂武軒;;水處理工藝過程自動加藥系統(tǒng)[A];提高全民科學素質、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2006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6年
10 ;廣州馬涌水質凈化及綜合治理方案[A];第三屆全國河道治理與生態(tài)修復技術交流研討會?痆C];2011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吳同軍 張兆忠;全力保障南水北調水質[N];中國環(huán)境報;2011年
2 記者 王舒 通訊員 劉艷;8億投資改擴建水質凈化項目[N];包頭日報;2012年
3 鐘燕;東莞水質保障增添“三把鎖”[N];東莞日報;2008年
4 胡元娥邋余笑 熊婕;長沙考核各縣出境水水質[N];中國環(huán)境報;2007年
5 記者 李琳;中和水質凈化公司滿負荷運轉[N];萊蕪日報;2006年
6 山東省乳山市乳山口鎮(zhèn)水產養(yǎng)殖育苗場;CM在河豚養(yǎng)殖中的應用[N];中國畜牧水產報;2000年
7 敬憲智 李強;荷蘭專家來我市實施天湖水質凈化研究項目[N];隴東報;2010年
8 沙志鴻;活躍在非洲戰(zhàn)火中的給水兵[N];寧夏日報;2007年
9 記者 楊春虹;我省一水質凈化技術被世博會采用[N];海南日報;2009年
10 通訊員 陳發(fā)春;我市污水治理獲殊榮[N];萊蕪日報;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丁怡;塘床復合人工濕地系統(tǒng)協(xié)同水質凈化效果及生態(tài)調控機制[D];東華大學;2016年
2 阮仁良;平原河網地區(qū)水資源調度改善水質的機理和實踐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3 周廣宇;再生水消毒及輸配的水質風險評價及管理[D];天津大學;201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郝昊;太湖上游城市水環(huán)境污染解析及治理對策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5年
2 王亞艷;河道治理中濕地型生態(tài)島植物適應性與水質凈化能力研究[D];蘇州大學;2015年
3 王海英;水生植物提高富營養(yǎng)化水質研究[D];河北科技大學;2014年
4 李曉靜;峽山水庫上游入庫河流水質凈化方案設計[D];山東大學;2015年
5 陳步丹;南沙濱海泳場水環(huán)境特征及供水源水質提升初步研究[D];湘潭大學;2015年
6 查方來;水質對熱軋鋼板表面質量的影響及凈化水質聯(lián)合工藝研究[D];武漢科技大學;2015年
7 鄧攀;伏牛溪潭鏈系統(tǒng)原位水質凈化技術研究[D];重慶大學;2015年
8 杜姍;人工水草在半咸水水域水質凈化中的應用及其機理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5年
9 潘麗娟;未來土地利用情景下的南京市生態(tài)系統(tǒng)水質凈化功能模擬[D];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16年
10 王晶彤;太子河本溪城區(qū)段水生植物分布特征與沉水植物水質改善效果研究[D];遼寧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56460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chengjian/5646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