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鐵路吉林段歷史建筑遺存保護與利用研究
本文關鍵詞:中東鐵路吉林段歷史建筑遺存保護與利用研究
【摘要】:中東鐵路干線和支線是我國東北現(xiàn)存的、極具代表性的大型線性工業(yè)化文明成果。而中東鐵路吉林段位于中東鐵路支線的中上部分,其鐵路沿線遺存了大量造型獨特、風格迥異的俄式工業(yè)及民用建筑,與中東鐵路干線一脈相承,是整個中東鐵路歷史文化遺產(chǎn)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具有典型的時代特征和獨特價值。時至今日,中東鐵路吉林段的俄式歷史建筑正面臨結構老化和人為破壞等現(xiàn)象,其大部分沒有像中東鐵路干線的歷史建筑得到國家級層面的保護,因此對其進行保護與利用的研究工作刻不容緩。本文以中東鐵路吉林段俄式歷史建筑為主要研究對象。先是從宏觀角度對中東鐵路吉林段鐵路線的發(fā)展變革和俄式歷史建筑類型進行剖析,揭示其由來與影響,疏理其存在形式和功能屬性,明確研究對象的特征和狀況。其次從實際角度出發(fā),通過實地調研、資料匯總、價值評估、數(shù)據(jù)分析和問題分析等研究方法對其進行整體研究。以中東鐵路吉林段俄式歷史建筑的現(xiàn)狀分析其價值所在,按價值評估體系進行等級評判,為分級保護與利用提供詳實可靠的基礎資料。最后從利用角度出發(fā),總結國內外歷史建筑保護的相關文件和政策,結合中東鐵路吉林段俄式歷史建筑現(xiàn)狀及問題,嘗試提出保護與利用的策略,包括環(huán)境、功能、技術和文化等方面。為俄式歷史建筑整體性保護與利用提供方法和依據(jù),提高人們對歷史建筑的保護意識,從而利用好這一特殊鐵路工業(yè)文明遺產(chǎn)為社會創(chuàng)造更多的價值。
【關鍵詞】:中東鐵路吉林段 保護與利用 歷史建筑
【學位授予單位】:吉林建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TU-87
【目錄】: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第1章 緒論11-21
- 1.1 課題背景11-12
- 1.2 課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12-14
- 1.2.1 課題研究的目的12-13
- 1.2.2 課題研究的意義13-14
- 1.3 課題研究現(xiàn)狀14-17
- 1.3.1 國內研究現(xiàn)狀及分析14-15
- 1.3.2 國外研究現(xiàn)狀及分析15-17
- 1.4 課題研究內容17-18
- 1.5 課題研究方法18-19
- 1.6 研究范圍19-20
- 1.7 研究框架20-21
- 第2章 中東鐵路吉林段歷史沿革及建筑類型21-51
- 2.1 中東鐵路歷史沿革21-28
- 2.1.1 中東鐵路吉林段鐵路線發(fā)展與演變22-26
- 2.1.2 中東鐵路吉林段鐵路用地的發(fā)展與演變26-28
- 2.2 建筑分類28-50
- 2.2.1 鐵路站房類建筑28-34
- 2.2.2 工業(yè)生產(chǎn)類建筑34-37
- 2.2.3 公共活動類建筑37-41
- 2.2.4 民用居住類建筑41-48
- 2.2.5 其他構筑物類建筑48-50
- 2.3 本章小結50-51
- 第3章 中東鐵路吉林段歷史建筑遺存價值評估51-89
- 3.1 評估體系51-60
- 3.1.1 評估依據(jù)51-55
- 3.1.2 評估原則55-56
- 3.1.3 評估方法56-60
- 3.2 中東鐵路吉林段俄式歷史建筑現(xiàn)狀評估調查表60-71
- 3.2.1 德惠、長春、公主嶺俄式歷史建筑現(xiàn)狀評估調查表60-68
- 3.2.2 其他鄉(xiāng)鎮(zhèn)站點俄式歷史建筑現(xiàn)狀評估調查表68-71
- 3.3 中東鐵路吉林段俄式歷史建筑現(xiàn)狀分析71-88
- 3.3.1 中東鐵路吉林段俄式歷史建筑數(shù)據(jù)分析71-77
- 3.3.2 中東鐵路吉林段俄式歷史建筑現(xiàn)狀問題分析77-83
- 3.3.3 中東鐵路吉林段俄式歷史建筑風格分析83-88
- 3.4 本章小結88-89
- 第4章 中東鐵路吉林段歷史建筑遺存保護與利用策略89-112
- 4.1 歷史建筑保護的有關文獻及政策89-92
- 4.1.1 國內外對歷史建筑保護利用相關文獻89-91
- 4.1.2 中東鐵路歷史建筑保護與利用的相關政策91-92
- 4.2 中東鐵路吉林段歷史建筑遺存保護與利用策略92-111
- 4.2.1 環(huán)境策略93-96
- 4.2.2 功能策略96-101
- 4.2.3 技術策略101-108
- 4.2.4 文化策略108-111
- 4.3 本章小結111-112
- 結論112-114
- 參考文獻114-116
- 附錄一116-117
- 附錄二117-120
-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論文120-121
- 致謝121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朱曉明,周們;試論歷史建筑的保護與改建[J];新建筑;2002年02期
2 鄭瀟;改造、擴展與共生——淺議歷史建筑的更新與發(fā)展及新舊建筑的共生[J];規(guī)劃師;2002年02期
3 楊毅棟,王鳳春;杭州市歷史建筑的保護與利用研究[J];北京規(guī)劃建設;2004年02期
4 徐天羽;歷史建筑的改造和再利用[J];中外建筑;2004年02期
5 ;解析歷史建筑 重現(xiàn)昔日神韻[J];住宅科技;2004年05期
6 王安石;上海優(yōu)秀歷史建筑的保護與利用[J];住宅科技;2004年02期
7 金林;保護校園歷史建筑的成功嘗試[J];湖北中醫(yī)學院學報;2005年03期
8 張興國;曾宇;廖嶼荻;;歷史建筑的移植再生——重慶映像·金陽騎龍山莊項目方案及初步設計[J];重慶建筑;2006年04期
9 王愛明;;淺談太原市歷史建筑的保護與利用[J];科技情報開發(fā)與經(jīng)濟;2006年11期
10 包靜;;永續(xù)合理地經(jīng)營好城市的歷史建筑——從北山街歷史建筑的經(jīng)營談起[J];浙江建筑;2006年09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美晶;;淺議大連歷史建筑的保護[A];文物建筑論文集(第2輯)[C];2009年
2 呂舟;;從雷峰塔的重建談歷史建筑的復原問題[A];建筑史論文集(第13輯)[C];2000年
3 蔣小清;;從衢州城鎮(zhèn)歷史建筑之保護說開去[A];浙江省博物館學會2007年學術研討會文集[C];2007年
4 張文s,
本文編號:53623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chengjian/536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