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以法益為導向的犯罪既遂標準
發(fā)布時間:2021-03-25 06:43
刑法學界關于犯罪既遂標準有目的實現(xiàn)說、結果發(fā)生說、構成要件齊備說、雙重標準說、類型化標準說以及法益侵害說等。犯罪既遂標準爭論的核心是構成要件齊備說和法益侵害說之爭,其他學說或是對構成要件齊備說細枝末節(jié)的修補,或是對法益侵害說悄無聲息的貼近。構成要件齊備說存在分則既遂模式論的理論前提不真實、混淆"犯罪成立"與"犯罪既遂"關系、缺乏可操作性、既遂類型劃分不合理的缺陷,而法益侵害說符合法益保護的立法目的、定罪量刑的視角選擇和實行行為的本質(zhì)要求,并且能夠妥當?shù)貞獙εu者的詰難和實踐中的難題,具有理論上的優(yōu)越性和實踐上的可操作性。
【文章來源】:太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0,19(01)
【文章頁數(shù)】:12 頁
【文章目錄】:
一、現(xiàn)有犯罪既遂標準的學說梳理
(一)犯罪目的實現(xiàn)說及其修正理論
(二)犯罪結果發(fā)生說及其修正理論
(三)構成要件齊備說及其修正理論
(四)雙重標準說
(五)類型化標準說
(六)法益侵害說
二、犯罪構成要件齊備說的再反思
(一)分則既遂模式論的理論前提是否真實
(二)是否混淆了“犯罪成立”與“犯罪既遂”之間的關系
(三)是否缺乏可操作性
(四)犯罪既遂類型劃分是否合理
三、法益侵害說的理論證成
(一)符合法益保護的立法目的
(二)符合定罪量刑的視角選擇
(三)符合實行行為的本質(zhì)要求
四、法益侵害說的具體展開
(一)侵犯超個人法益犯罪的既遂
(二)侵犯復合法益犯罪的既遂
(三)危險犯既遂后的中止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論實行行為的規(guī)范限縮[J]. 簡筱昊. 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9(01)
[2]“犯罪既遂形態(tài)”的反思與初構[J]. 陸詩忠. 法治研究. 2014(10)
[3]對我國“犯罪既遂標準說”的反思——“犯罪對象侵害說”之倡導[J]. 陸詩忠. 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2(04)
[4]對犯罪既遂標準的反思與重構[J]. 李永升,張超. 昆明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2(01)
[5]加重構成與量刑規(guī)則的區(qū)分[J]. 張明楷. 清華法學. 2011(01)
[6]犯罪既遂標準新論——以犯罪客體為判斷的視角[J]. 盧勤忠. 甘肅政法學院學報. 2010(06)
[7]犯罪既遂與相關概念的關系[J]. 王志祥. 南都學壇. 2009(06)
[8]搶劫罪既遂與未遂區(qū)分標準新探——自犯罪客體分析[J]. 苑民麗,聶立澤. 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9(04)
[9]論刑事法治視野中的犯罪既遂標準[J]. 彭文華. 法學評論. 2009(02)
[10]再論犯罪既遂標準——以對犯罪結果的重新解讀為切入點[J]. 徐德華. 學術探索. 2008(04)
本文編號:3099232
【文章來源】:太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0,19(01)
【文章頁數(shù)】:12 頁
【文章目錄】:
一、現(xiàn)有犯罪既遂標準的學說梳理
(一)犯罪目的實現(xiàn)說及其修正理論
(二)犯罪結果發(fā)生說及其修正理論
(三)構成要件齊備說及其修正理論
(四)雙重標準說
(五)類型化標準說
(六)法益侵害說
二、犯罪構成要件齊備說的再反思
(一)分則既遂模式論的理論前提是否真實
(二)是否混淆了“犯罪成立”與“犯罪既遂”之間的關系
(三)是否缺乏可操作性
(四)犯罪既遂類型劃分是否合理
三、法益侵害說的理論證成
(一)符合法益保護的立法目的
(二)符合定罪量刑的視角選擇
(三)符合實行行為的本質(zhì)要求
四、法益侵害說的具體展開
(一)侵犯超個人法益犯罪的既遂
(二)侵犯復合法益犯罪的既遂
(三)危險犯既遂后的中止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論實行行為的規(guī)范限縮[J]. 簡筱昊. 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9(01)
[2]“犯罪既遂形態(tài)”的反思與初構[J]. 陸詩忠. 法治研究. 2014(10)
[3]對我國“犯罪既遂標準說”的反思——“犯罪對象侵害說”之倡導[J]. 陸詩忠. 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2(04)
[4]對犯罪既遂標準的反思與重構[J]. 李永升,張超. 昆明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2(01)
[5]加重構成與量刑規(guī)則的區(qū)分[J]. 張明楷. 清華法學. 2011(01)
[6]犯罪既遂標準新論——以犯罪客體為判斷的視角[J]. 盧勤忠. 甘肅政法學院學報. 2010(06)
[7]犯罪既遂與相關概念的關系[J]. 王志祥. 南都學壇. 2009(06)
[8]搶劫罪既遂與未遂區(qū)分標準新探——自犯罪客體分析[J]. 苑民麗,聶立澤. 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9(04)
[9]論刑事法治視野中的犯罪既遂標準[J]. 彭文華. 法學評論. 2009(02)
[10]再論犯罪既遂標準——以對犯罪結果的重新解讀為切入點[J]. 徐德華. 學術探索. 2008(04)
本文編號:309923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xingfalunwen/3099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