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有影響力的人行賄罪問題研究
[Abstract]:In order to meet the objective needs of combating complex and volatile corruption crimes, To fulfill the obligations established by the UN Convention against Corruption, the Criminal Law Amendment (9)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9") has increased the crime of bribery of influential people. The objective aspect of the crime is the act of offering bribes to the close relatives of the state functionaries, other persons who have close ties with the state functionaries, and influential persons such as the former state functionaries, and so on, in order to obtain improper interests. The legal interest of infringement is the impartiality of the duty behavior of the state functionary and the trust of the public on the impartiality of the duty conduct. In determining the crime of giving bribes to influential people,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bribery crimes and gifts according to the criteria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other, social status, social value, and the general concept of the value of goods by the public. From whether has the interest request and so on distinguishes the bribery crime and the sentiment investment boundary. The boundary between bribery crime and bribery crime is that the object of crime is different.
【作者單位】: 安徽大學(xué)
【分類號】:D924.392
【相似文獻(xiàn)】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榮川;幾類行賄罪特殊主體的認(rèn)定[J];人民檢察;2001年02期
2 ;什么是行賄罪[J];農(nóng)村實用技術(shù)與信息;2001年01期
3 戴長林,寧詩敏;關(guān)于行賄罪若干問題探討[J];現(xiàn)代法學(xué);1994年06期
4 施德文;王某的行為是否構(gòu)成行賄罪[J];律師世界;1997年06期
5 張容;王某的行為不構(gòu)成行賄罪[J];律師世界;1997年09期
6 郭光華;何為對公司、企業(yè)人員行賄罪[J];人民公安;1998年01期
7 吳繩昌;新刑法對行賄罪的規(guī)定有哪些修改?[J];警察天地;1997年09期
8 馮菁;行賄罪若干問題的探討[J];社會科學(xué);2000年11期
9 白云;論行賄罪與受賄罪的非對向關(guān)系[J];廣東商學(xué)院學(xué)報;2000年04期
10 吳國干;陳獻(xiàn)忠;;新刑法關(guān)于“行賄罪”的立法缺陷及其完善[J];資料通訊;2001年Z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4條
1 周榮義;洪發(fā)勝;;中國跨國公司海外行賄罪的現(xiàn)實思考——以《刑法修正案(八)》第29條的實施為背景[A];贛臺法學(xué)論壇文集——江西省犯罪學(xué)研究會年會(2011年)[C];2011年
2 李良廣;;公職犯罪主體研究——以《刑法》中國家工作人員的界定為視角[A];贛臺法學(xué)論壇文集——江西省犯罪學(xué)研究會年會(2011年)[C];2011年
3 李偉迪;劉正凡;;國家工作人員與親屬共同受賄故意的推定[A];新時期反腐倡廉研究文集[C];2007年
4 王占洲;;針對刑法第388條的幾點修改建議[A];當(dāng)代法學(xué)論壇(二○○九年第2輯)[C];2009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裘立華;行賄多、行賄罪少的現(xiàn)象得改改了[N];濟(jì)南日報;2014年
2 陸郴;對行賄罪追究不力的原因及對策[N];人民法院報;2000年
3 王俊杰;建議立法機(jī)關(guān)修改行賄罪標(biāo)準(zhǔn)[N];民主與法制時報;2006年
4 范媛麗;關(guān)于“李某某的行為是否構(gòu)成行賄罪”案件解析[N];中國黃金報;2009年
5 河南省人民檢察院 李濤;行賄罪立法應(yīng)適度從嚴(yán)突出重點[N];檢察日報;2011年
6 常州市武進(jìn)區(qū)檢察院 施卓超;謀取正當(dāng)利益是否構(gòu)成行賄罪[N];江蘇法制報;2011年
7 記者 鄭赫南;增設(shè)“對有影響力者行賄罪”[N];檢察日報;2013年
8 黃強(qiáng);行賄罪中行賄人“被追訴前”時間的界定[N];江蘇法制報;2013年
9 韋遙遠(yuǎn) 靈川縣人民法院;淺析行賄罪責(zé)任追究瑕疵[N];廣西法治日報;2014年
10 劉生榮 胡云騰;行賄罪的法律分析[N];檢察日報;2001年
相關(guān)博士學(xué)位論文 前1條
1 黃海龍;利用影響力受賄罪研究[D];武漢大學(xué);2014年
相關(guān)碩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吳鵬峰;行賄罪刑法規(guī)制問題及完善[D];內(nèi)蒙古大學(xué);2010年
2 劉小維;行賄罪若干問題研究[D];西安理工大學(xué);2009年
3 于化萍;行賄罪若干問題探析[D];吉林大學(xué);2010年
4 丁瑞;行賄罪若干問題研究[D];鄭州大學(xué);2007年
5 江劍飛;行賄罪若干問題研究[D];河北大學(xué);2015年
6 李紅超;行賄罪若干司法疑難問題研究[D];鄭州大學(xué);2015年
7 徐丹萍;論行賄行為的刑法規(guī)制[D];蘇州大學(xué);2015年
8 胡強(qiáng);論我國行賄罪的立法完善[D];南昌大學(xué);2015年
9 李壽勤;對行賄罪中犯罪對象認(rèn)識錯誤的定性分析[D];西南政法大學(xué);2014年
10 金奎軍;論我國行賄罪中“不正當(dāng)利益”[D];吉林大學(xué);2016年
,本文編號:226681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xingfalunwen/2266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