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農地產權制度的保障功能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6-06 13:35
傳統(tǒng)的農村保障,實質是以土地為核心的保障。土地的保障功能在緩解工業(yè)化進程中的社會陣痛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但隨著土地福利化傾向的增強和農村經濟社會的發(fā)展,現(xiàn)階段中國土地的保障功能越來越被削弱。然而,在目前找不到任何能夠取代土地來為農民提供基本保障的物質條件的情況下,只能以土地承包權為核心建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土地制度與我國農民的社會保障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土地制度的變革影響著土地保障功能的發(fā)揮。當前我國的農村家庭保障功能已逐漸削弱,無法抵御日益增加的種種社會風險;城鄉(xiāng)二元對立的經濟與社會結構使農村的社會保障困難重重;農村土地保障本身由于存在很大的缺陷,進一步導致了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滯后、土地均分制下的低效率以及農村城鎮(zhèn)化進程緩慢。因此,我們應當通過強調農村土地生產資料的經濟功能進而提高其社會保障效用,同時,應根據(jù)農村實際,多渠道籌措資金,建立健全農村基本社會保障制度,優(yōu)先落實失地農民的社會保障,盡快實現(xiàn)科學完善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本文從產權理論和社會保障實務的角度出發(fā),立足于農地產權制度,在借鑒了國內外研究動態(tài)的基礎上分析了我國農地產權制度的保障性功能,提出了我國農地產權制度的構建應該...
【文章來源】:河南大學河南省
【文章頁數(shù)】:4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導論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義
1.2.1 理論意義
1.2.2 現(xiàn)實意義
1.3 研究動態(tài)
1.4 研究思路與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我國當前土地產權制度的設計
2.1 基本內容
2.1.1 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
2.1.2 均田承包
2.1.3 獨立的收益權
2.1.4 土地流轉權
2.2 我國農地產權制度設計的功能
2.2.1 經濟功能
2.2.2 農地制度設計中的保障性功能
2.3 制度設計的缺陷
2.3.1 集體所有權模糊不清
2.3.2 農戶缺乏永久性使用權
第3章 基于我國農地產權制度下的社會保障問題
3.1 問題的演變
3.1.1 人民公社與土地保障
3.1.2 家庭經營體制下的保障問題
3.1.3 農業(yè)規(guī);c農村保障問題
3.2 我國農地產權制度下的社會保障問題的分析
3.2.1 公平基礎上的分析
3.2.2 效率基礎上的分析
3.2.3 穩(wěn)定基礎上的分析
3.2.4 農地產權制度的市場化分析
第4章 農地產權制度與社會保障的相互關系
4.1 農地產權制度的保障性功能
4.1.1 農地產權制度設計理念的保障性功能
4.1.2 制度運行過程的保障性功能
4.1.3 制度運行結果的保障性功能
4.2 農地保障功能的制度性保證
4.2.1 公有制經濟的制度保證
4.2.2 市場經濟體制的保證
4.2.3 法律和政策的保證
第5章 我國農地產權制度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構建
5.1 農地產權制度與農村社會保障之間存在很強的相關性
5.2 農地產權制度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構建
5.2.1 構建原則
5.2.2 構建思路
結語
參考文獻
后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農村土地保障功能與農村社會保障制度[J]. 魏波. 重慶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9(05)
[2]土地流轉制度下我國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的建構[J]. 范會芳. 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9(05)
[3]土地流轉加速條件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完善[J]. 王守智. 北京農業(yè)職業(yè)學院學報. 2009(05)
[4]論中國特色農村土地產權制度——兼論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從物權化向資本化的轉移[J]. 羅葉. 當代經濟研究. 2009(06)
[5]三權分離:我國農村土地產權制度改革的新構想[J]. 鄧晰隆. 中國農業(yè)資源與區(qū)劃. 2009(02)
[6]農村土地產權制度改革與統(tǒng)籌城鄉(xiāng)發(fā)展——對土地新政的思考[J]. 嚴之堯. 新東方. 2009(03)
[7]農地產權制度與農村社會保障模式關系的演化與發(fā)展趨勢——基于1953年以來的歷史考察[J]. 張術環(huán). 學術交流. 2009(03)
[8]農村土地流轉過程中農民社會保障問題探析[J]. 朱夢蓉. 天府新論. 2009(01)
[9]土地保障的本質及限度[J]. 劉遠風. 調研世界. 2008(10)
[10]土地保障與現(xiàn)行農地產權制度關系探析[J]. 王萍,單宏潔. 改革與戰(zhàn)略. 2008(07)
碩士論文
[1]失地農民保障體系問題研究[D]. 康繼想.河南農業(yè)大學 2008
[2]弱化土地保障視角下的農地產權制度改革[D]. 單宏潔.河海大學 2007
[3]我國當前的農地產權制度問題研究[D]. 張欣.東北師范大學 2006
本文編號:3214485
【文章來源】:河南大學河南省
【文章頁數(shù)】:4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導論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義
1.2.1 理論意義
1.2.2 現(xiàn)實意義
1.3 研究動態(tài)
1.4 研究思路與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我國當前土地產權制度的設計
2.1 基本內容
2.1.1 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
2.1.2 均田承包
2.1.3 獨立的收益權
2.1.4 土地流轉權
2.2 我國農地產權制度設計的功能
2.2.1 經濟功能
2.2.2 農地制度設計中的保障性功能
2.3 制度設計的缺陷
2.3.1 集體所有權模糊不清
2.3.2 農戶缺乏永久性使用權
第3章 基于我國農地產權制度下的社會保障問題
3.1 問題的演變
3.1.1 人民公社與土地保障
3.1.2 家庭經營體制下的保障問題
3.1.3 農業(yè)規(guī);c農村保障問題
3.2 我國農地產權制度下的社會保障問題的分析
3.2.1 公平基礎上的分析
3.2.2 效率基礎上的分析
3.2.3 穩(wěn)定基礎上的分析
3.2.4 農地產權制度的市場化分析
第4章 農地產權制度與社會保障的相互關系
4.1 農地產權制度的保障性功能
4.1.1 農地產權制度設計理念的保障性功能
4.1.2 制度運行過程的保障性功能
4.1.3 制度運行結果的保障性功能
4.2 農地保障功能的制度性保證
4.2.1 公有制經濟的制度保證
4.2.2 市場經濟體制的保證
4.2.3 法律和政策的保證
第5章 我國農地產權制度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構建
5.1 農地產權制度與農村社會保障之間存在很強的相關性
5.2 農地產權制度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構建
5.2.1 構建原則
5.2.2 構建思路
結語
參考文獻
后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農村土地保障功能與農村社會保障制度[J]. 魏波. 重慶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9(05)
[2]土地流轉制度下我國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的建構[J]. 范會芳. 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9(05)
[3]土地流轉加速條件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完善[J]. 王守智. 北京農業(yè)職業(yè)學院學報. 2009(05)
[4]論中國特色農村土地產權制度——兼論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從物權化向資本化的轉移[J]. 羅葉. 當代經濟研究. 2009(06)
[5]三權分離:我國農村土地產權制度改革的新構想[J]. 鄧晰隆. 中國農業(yè)資源與區(qū)劃. 2009(02)
[6]農村土地產權制度改革與統(tǒng)籌城鄉(xiāng)發(fā)展——對土地新政的思考[J]. 嚴之堯. 新東方. 2009(03)
[7]農地產權制度與農村社會保障模式關系的演化與發(fā)展趨勢——基于1953年以來的歷史考察[J]. 張術環(huán). 學術交流. 2009(03)
[8]農村土地流轉過程中農民社會保障問題探析[J]. 朱夢蓉. 天府新論. 2009(01)
[9]土地保障的本質及限度[J]. 劉遠風. 調研世界. 2008(10)
[10]土地保障與現(xiàn)行農地產權制度關系探析[J]. 王萍,單宏潔. 改革與戰(zhàn)略. 2008(07)
碩士論文
[1]失地農民保障體系問題研究[D]. 康繼想.河南農業(yè)大學 2008
[2]弱化土地保障視角下的農地產權制度改革[D]. 單宏潔.河海大學 2007
[3]我國當前的農地產權制度問題研究[D]. 張欣.東北師范大學 2006
本文編號:321448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tudifa/3214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