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解法律方法與社區(qū)糾紛解決——以情理調解方法為例
本文選題:調解法律方法 切入點:社區(qū)糾紛解決 出處:《社會科學輯刊》2013年03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社區(qū)調解制度屬于人民調解制度的范疇,又是在社會轉型時期發(fā)展起來的一種新型調解制度。單位社會的解體以及社區(qū)體制的形成使得社區(qū)成為社會基礎糾紛的聚集地,并且社區(qū)糾紛具有與以往糾紛不同的新范圍、新類型以及新特點。調解法律方法表達出一定的文化內涵,如傳統(tǒng)"和合文化"是調解法律方法的文化基礎,其特有的文化力是社區(qū)調解制度生命力的保障,對于社區(qū)糾紛解決具有促進價值。作為調解法律方法具體文化樣態(tài)的情理調解方法,其本質是"鄉(xiāng)土正義",在社區(qū)糾紛解決的運用過程中具有鮮明的特點。
[Abstract]:Community mediation system belongs to the category of people's mediation system, and it is a new type of mediation system developed in the period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The disintegration of unit society and the formation of community system make the community become the gathering place of social basic disputes. And community disputes have different new scope, new types and new characteristics. Mediation legal methods express certain cultural connotations, such as the traditional "harmony culture" is the cultural basis of mediation legal methods. Its unique cultural power is the guarantee of the vitality of the community mediation system, and it has the value of promoting community dispute resolution. Its essence is "local justice", which has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in the application of community dispute resolution.
【作者單位】: 上海大學法學院;上海大學ADR與仲裁研究院;
【基金】:上海市教委科研創(chuàng)新重點項目(11ZS97)
【分類號】:D926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章武生;;論我國大調解機制的構建——兼析大調解與ADR的關系[J];法商研究;2007年06期
2 陳;;略論社會轉型期法的調控作用[J];福建工程學院學報;2003年02期
3 曾令健;;社區(qū)調解中的合作主義——基于西南某市調研的分析[J];法制與社會發(fā)展;2012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婷婷;;價值、闕如及空間:論我國行政調解制度——一個基于研究綜述的視角[J];中國城市經濟;2011年24期
2 艾佳慧;;“大調解”的運作模式與適用邊界[J];法商研究;2011年01期
3 湯維建;;民事訴訟法學研究的現(xiàn)代視角及其關注重點——以2007年的研究為基準的介紹[J];法學家;2008年01期
4 程琳;;論以人民調解為基礎的大調解機制[J];法制與經濟(下旬);2010年07期
5 毋愛斌;;對我國人民調解各地模式的考察[J];法治論壇;2009年02期
6 王敏;;我國多元化糾紛解決體系的反思與重構[J];法制與社會;2008年16期
7 解亮晶;韓弘力;;促進社會和諧中大調解機制的改革和完善[J];法制與社會;2010年15期
8 楊鸞;;論我國大調解體系的完善[J];法制與社會;2011年13期
9 于語和;宋甜甜;;新頒《人民調解法》簡論[J];法治研究;2011年09期
10 繆文升;;論以多元化機制解決矛盾糾紛推進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J];公安研究;2012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鐘尉函;;“調解優(yōu)先,調判結合”的困境和出路——以投入和產出為分析視角[A];探索社會主義司法規(guī)律與完善民商事法律制度研究——全國法院第23屆學術討論會獲獎論文集(上)[C];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阮友利;民事訴訟審前程序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2 曾令健;法院調解社會化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12年
3 李軒;反思與重構:民事訴訟第一審普通程序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4 唐忠輝;環(huán)境共同侵權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5 王韻潔;社會轉型期農村糾紛處理機制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肖育文;“三調聯(lián)動”機制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2 劉順祥;“三調聯(lián)動”工作機制研究[D];南昌大學;2010年
3 王長瑞;法院調解社會化問題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4 宋李娜;論我國環(huán)境糾紛的民間調解制度[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5 王勇;大調解機制問題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6 胡行輝;我國大調解制度研究[D];海南大學;2011年
7 楊瓊;司法ADR研究[D];復旦大學;2010年
8 元鑫;新時期基層調解機制實證研究[D];汕頭大學;2011年
9 陳寒非;大調解機制中的法院角色[D];西南政法大學;2011年
10 高秋霞;民事糾紛的“大調解”機制研究[D];南昌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曾令健;;承繼·契合·溝通——結構主義視角下的人民調解[J];當代法學;2009年06期
2 范愉;社會轉型中的人民調解制度——以上海市長寧區(qū)人民調解組織改革的經驗為視點[J];中國司法;2004年10期
3 賀雪峰;劉銳;;熟人社會的治理——以貴州湄潭縣聚合村調查為例[J];中國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4 熊易寒;;人民調解的社會化與再組織對上海市楊伯壽工作室的個案分析[J];社會;2006年06期
5 白綠鉉;督促程序比較研究——我國督促程序立法的法理評析[J];中國法學;1995年04期
,本文編號:157413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susongfa/1574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