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碳稅立法相關問題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6-26 08:31
當前,由于過度排放溫室氣體引起的全球氣候變暖、極端氣候頻發(fā)的環(huán)境問題,使建立在以消耗化石能源為基礎之上的人類文明正面臨著一場生存危機。在危機之下,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減緩氣候變暖業(yè)已成為全人類的共識。碳稅作為一種最為有效促進碳減排的政策工具在此背景之下應運而生。碳稅是一把雙刃劍,既能帶來經濟與環(huán)境的雙重紅利,也有可能導致對社會經濟產生較大沖擊。因此,對于碳稅立法的爭議頗多,難以取得統(tǒng)一的意見。本文通過運用比較研究法、圖表說明法,以我國特殊國情作為背景,探討碳稅立法問題。通過分析碳稅的理論、借鑒國外立法思路為我國碳稅立法提出建議。本文正文分為五個部分。第一部分為碳稅的概述。本章節(jié)首先介紹碳稅的起源,明確了碳稅的定義,探討碳稅的法律價值,提出碳稅的外在工具價值與內在的價值,并對碳稅的庇古稅、雙重福利、公共物品相關理論進行介紹與分析。第二部分是對我國碳稅立法的可行性與必要性進行分析。在碳稅立法的必要性層面,筆者分別從國家利益、低碳經濟與國際環(huán)境責任分配三個角度分別進行了論述。在碳稅立法的可行性層面,筆者則從碳稅征收技術、相關配套政策以及經濟模型論證三個層面進行了論證。第三部分主要探討碳稅立法的...
【文章來源】:福州大學福建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3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選題依據
(二) 國內外研究現狀評述
(三) 研究方法與創(chuàng)新點
一、碳稅概述
(一) 碳稅的概念
1、碳稅的起源
2、碳稅的定義
(二) 碳稅的法律價值
1、外在的工具性價值—促進碳減排
2、內在的非工具性價值—彰顯環(huán)境正義
(三) 碳稅的理論基礎分析
1、外部性及庇古稅
2、雙重紅利理論
3、公共產品理論
二、中國碳稅立法的必要性與可行性分析
(一) 必要性
1、是維護國家利益的必然選擇
2、是發(fā)展低碳經濟的必然要求
3、是國際環(huán)境責任分配的必然結果
(二) 可行性
1、碳稅征收技術已完善
2、經濟模型論證已充分
3、相關政策支持已到位
三、我國碳稅立法的困境分析
(一) 兩種立法模式各有利弊
1、獨立型的利弊分析
2、融入型的利弊分析
(二) 環(huán)境正義原則實現的困境
1、碳稅權利與義務的不對等
2、區(qū)域碳排放差異影響碳稅征收公平
3、分配正義難以實現
四、域外經驗的借鑒
(一) 國外相關立法簡述
1、芬蘭的碳稅法律制度
2、瑞典的碳稅法律
3、英國的碳稅法律
4、加拿大的碳稅政策
(二) 國外碳稅立法的經驗借鑒
1、遵循稅收中性原則
2、注重碳稅征收公平
3、按化石類能源碳含量征收碳稅
4、貫徹稅收效率原則
五、我國碳稅立法的建議
(一) 采取融入型環(huán)境稅的立法模式
1、融入型環(huán)境稅立法模式的優(yōu)勢
2、融入型環(huán)境稅立法模式的實現方式
(二) 碳稅制度設計應追求并遵循環(huán)境正義
1、建立稅收優(yōu)惠與減免機制
2、針對不同區(qū)域進行差別征收
3、推廣“企業(yè)公民”的理念
(三) 具體建議
1、明確納稅主體和征收范圍
2、合理的計稅依據與稅率
3、稅收收入的歸屬與分配必須公平
4、征管責任與救濟
參考文獻
謝辭
個人簡歷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價值視域下的環(huán)境稅立法[J]. 何錦前. 法學. 2016(08)
[2]全球實施碳稅政策對碳減排及世界經濟的影響評估[J]. 馬曉哲,王錚,唐欽能,朱永彬. 氣候變化研究進展. 2016(03)
[3]論氣候變化法中區(qū)域環(huán)境治理體系的建立[J]. 趙鑫鑫. 中國政法大學學報. 2016(03)
[4]中國參與國際氣候治理的法律立場和策略:以氣候正義為視角[J]. 曹明德. 中國法學. 2016(01)
[5]推進環(huán)境保護稅立法的若干看法與政策建議[J]. 蘇明,邢麗,許文,施文潑. 財政研究. 2016(01)
[6]國際碳稅格局及其對中國的啟示[J]. 裴惠娟,曾靜靜,曲建升. 氣候變化研究進展. 2015(06)
[7]碳稅征收的國際經驗及對我國的啟示[J]. 胡劍波,胡瀟,任亞運. 改革與戰(zhàn)略. 2015(08)
[8]英國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主要財稅政策評述[J]. 張芃,段茂盛.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huán)境. 2015(08)
[9]碳稅實施的法律保障機制研究[J]. 鄧海峰. 環(huán)球法律評論. 2014(04)
[10]瑞典碳排放稅的成就、不足和啟示[J]. 吳解,劉曉鳳. 金融教學與研究. 2014(03)
博士論文
[1]碳稅征收公平原則研究[D]. 趙君.遼寧大學 2014
本文編號:3251003
【文章來源】:福州大學福建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3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選題依據
(二) 國內外研究現狀評述
(三) 研究方法與創(chuàng)新點
一、碳稅概述
(一) 碳稅的概念
1、碳稅的起源
2、碳稅的定義
(二) 碳稅的法律價值
1、外在的工具性價值—促進碳減排
2、內在的非工具性價值—彰顯環(huán)境正義
(三) 碳稅的理論基礎分析
1、外部性及庇古稅
2、雙重紅利理論
3、公共產品理論
二、中國碳稅立法的必要性與可行性分析
(一) 必要性
1、是維護國家利益的必然選擇
2、是發(fā)展低碳經濟的必然要求
3、是國際環(huán)境責任分配的必然結果
(二) 可行性
1、碳稅征收技術已完善
2、經濟模型論證已充分
3、相關政策支持已到位
三、我國碳稅立法的困境分析
(一) 兩種立法模式各有利弊
1、獨立型的利弊分析
2、融入型的利弊分析
(二) 環(huán)境正義原則實現的困境
1、碳稅權利與義務的不對等
2、區(qū)域碳排放差異影響碳稅征收公平
3、分配正義難以實現
四、域外經驗的借鑒
(一) 國外相關立法簡述
1、芬蘭的碳稅法律制度
2、瑞典的碳稅法律
3、英國的碳稅法律
4、加拿大的碳稅政策
(二) 國外碳稅立法的經驗借鑒
1、遵循稅收中性原則
2、注重碳稅征收公平
3、按化石類能源碳含量征收碳稅
4、貫徹稅收效率原則
五、我國碳稅立法的建議
(一) 采取融入型環(huán)境稅的立法模式
1、融入型環(huán)境稅立法模式的優(yōu)勢
2、融入型環(huán)境稅立法模式的實現方式
(二) 碳稅制度設計應追求并遵循環(huán)境正義
1、建立稅收優(yōu)惠與減免機制
2、針對不同區(qū)域進行差別征收
3、推廣“企業(yè)公民”的理念
(三) 具體建議
1、明確納稅主體和征收范圍
2、合理的計稅依據與稅率
3、稅收收入的歸屬與分配必須公平
4、征管責任與救濟
參考文獻
謝辭
個人簡歷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價值視域下的環(huán)境稅立法[J]. 何錦前. 法學. 2016(08)
[2]全球實施碳稅政策對碳減排及世界經濟的影響評估[J]. 馬曉哲,王錚,唐欽能,朱永彬. 氣候變化研究進展. 2016(03)
[3]論氣候變化法中區(qū)域環(huán)境治理體系的建立[J]. 趙鑫鑫. 中國政法大學學報. 2016(03)
[4]中國參與國際氣候治理的法律立場和策略:以氣候正義為視角[J]. 曹明德. 中國法學. 2016(01)
[5]推進環(huán)境保護稅立法的若干看法與政策建議[J]. 蘇明,邢麗,許文,施文潑. 財政研究. 2016(01)
[6]國際碳稅格局及其對中國的啟示[J]. 裴惠娟,曾靜靜,曲建升. 氣候變化研究進展. 2015(06)
[7]碳稅征收的國際經驗及對我國的啟示[J]. 胡劍波,胡瀟,任亞運. 改革與戰(zhàn)略. 2015(08)
[8]英國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主要財稅政策評述[J]. 張芃,段茂盛.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huán)境. 2015(08)
[9]碳稅實施的法律保障機制研究[J]. 鄧海峰. 環(huán)球法律評論. 2014(04)
[10]瑞典碳排放稅的成就、不足和啟示[J]. 吳解,劉曉鳳. 金融教學與研究. 2014(03)
博士論文
[1]碳稅征收公平原則研究[D]. 趙君.遼寧大學 2014
本文編號:325100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lfsflw/3251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