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法律論文 > 法史論文 >

拉德布魯赫法哲學上的政黨學說批判

發(fā)布時間:2019-01-01 11:49
【摘要】:拉德布魯赫法哲學及其政黨學說通常被認為是一種完全的相對主義。在本文看來,他所秉持的實為一種認知上的相對主義,道德上則是絕對主義。這直接引發(fā)其理論內部巨大的緊張:相對主義的認知難以證立絕對主義道德。文章圍繞這一緊張關系而展開批判,首先梳理了其法哲學及其政黨學說,認為個體、超個體以及跨人格三種價值具有很強的覆蓋性,但僅憑個體價值無法化解這一緊張,相反為他所忽略的跨人格價值卻極具啟發(fā)性。文章隨后從法律商討理論批判其政黨學說,重建其跨人格價值。最后指出,拉氏的個體主義法律觀若無跨人格的共同作用,便無力承擔起證立政治統(tǒng)一而價值多元的現(xiàn)代法治國的任務。
[Abstract]:Radbroch's philosophy of law and his theory of political parties are generally regarded as a complete relativism. In this paper, what he holds is a kind of cognitive relativism and moral absolutism. This directly leads to great tension in his theory: relativism is difficult to prove absolute morality. The article criticizes this tense relationship, firstly combing its philosophy of law and its theory of political parties, thinks that the three values of individual, superindividual and cross-personality have strong coverage, but the individual value alone can not resolve this tension. On the contrary, he ignored the cross-personality value is very enlightening. The article then criticizes his theory of political party from the theory of legal discussion, and reconstructs its cross-personality value. Finally, it is pointed out that without the joint action of cross-personality, LaSalle's individualistic legal view cannot afford the task of establishing a political unity and pluralistic value of modern rule of law.
【作者單位】: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
【分類號】:D90-0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鈴木敬夫;宋海彬;;中國的拉德布魯赫研究——原秀男博士逝世二十周年紀念[J];太平洋學報;2009年12期

2 張煈;;凱爾森法學思想中的新康德主義探源[J];環(huán)球法律評論;2012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鮑金;休謨問題及休謨的解決[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5年01期

2 溫純如;康德自我學說的理論淵源[J];安徽大學學報;2004年05期

3 徐慶年,王達敏;錢鐘書與休謨哲學[J];安徽大學學報;2005年05期

4 姜智紅;;休謨懷疑主義述評[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8年02期

5 陶富源;物質概念三種涵義的區(qū)別及意義[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03期

6 王建文;;論產權制度的倫理意蘊[J];安徽商貿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7 葉常林;;西方分配正義理論綜述[J];安徽行政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8 羅本琦;司法公正的實質及價值評價[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9 謝鴻飛;;現(xiàn)代民法中的“人”[J];北大法律評論;2000年02期

10 肖暉;;論公開性是現(xiàn)代判決理由的本質特征[J];北大法律評論;2001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業(yè)進;莫志宏;;論社會科學的事實[A];第十一屆中國制度經濟學年會論文匯編(下)[C];2011年

2 劉業(yè)進;莫志宏;;從集中控制到框架條件管理——城市規(guī)劃的演化理論視角[A];2011城市國際化論壇——全球化進程中的大都市治理(論文集)[C];2011年

3 凌斌;;經濟運行的法律影響:科斯框架的一個理論澄清[A];2010年度(第八屆)中國法經濟學論壇論文集(上冊)[C];2010年

4 陳其榮;;唯科學主義:基本特征、合理性與局限性及其超越[A];第二屆中國南北哲學論壇暨“哲學的當代意義”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5 歐陽恩錢;鈄曉東;;論海洋災害的適應:從環(huán)境保護與災害應對法制統(tǒng)籌展開[A];生態(tài)安全與環(huán)境風險防范法治建設——2011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第二冊)[C];2011年

6 包世琦;;制度建設:實現(xiàn)社會公平正義的根本途徑[A];堅持科學發(fā)展 構建和諧社會——全國社科院系統(tǒng)鄧小平理論研究中心第十二屆年會暨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7 周可真;;生活論——哲學的后現(xiàn)代形態(tài)[A];2006年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界學術大會論文集(上)[C];2006年

8 劉志廣;;“自由交換-掠奪”視野下《資本論》的理論與實踐價值——基于“人性”的政治經濟學探索[A];全國馬克思列寧主義經濟學說史學會第六屆理事會暨第十一次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7年

9 宋偉;;穆勒論存在一門人性科學的可能性[A];第八屆全國分析哲學研討會論文集(上)[C];2012年

10 徐冰;;論“休謨問題”的多層涵義[A];第八屆全國分析哲學研討會論文集(上)[C];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玉堂;邊沁功利主義分析法學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劉衛(wèi)先;后代人權利論批判[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3 楊玲;文化交往論[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4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倫價值的重構[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5 趙華;巴斯卡批判實在論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6 汪毅霖;以自由作為發(fā)展的理論框架和經驗分析[D];東北財經大學;2010年

7 高連福;孔子與馬克思的人學思想及其會通[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8 孫妍;當代中國物權法基本問題的反思[D];吉林大學;2011年

9 關曉銘;財產權利的政治邏輯[D];吉林大學;2011年

10 聶興超;自由主義中立性研究:辯護與批判[D];吉林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彭光燦;馬克思人學理論視野下的人本管理理論重構[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2 王先林;自由與秩序[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3 劉彬;慈善意識:我國慈善事業(yè)的倫理困境[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4 衛(wèi)方方;亞當·斯密交換倫理思想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5 魏奇;淺析人的全面發(fā)展與當代中國教育[D];江西財經大學;2010年

6 王建國;沈陽市國有資產退出模式選擇[D];大連海事大學;2010年

7 慈海林;可持續(xù)發(fā)展條件下環(huán)境稅費法律制度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10年

8 王偉清;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商業(yè)倫理建設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10年

9 童澤福;引咎辭職行為的道德性及其內部控制[D];南昌大學;2010年

10 苑玉紅;馬克思交往實踐觀探析[D];南昌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米健;;我信仰,因我敬畏——拉德布魯赫《社會主義文化論》譯序[J];比較法研究;2006年06期

2 王振東;呂慶明;;拉德布魯赫相對主義法哲學及其價值[J];成人高教學刊;2007年04期

3 朱力宇;劉建偉;;新康德主義法學三論[J];法學家;2007年05期

4 陳坤;;拉德布魯赫《法律上的人》及其借鑒意義[J];江蘇警官學院學報;2007年04期

5 孫春雷;;平等保護物權的法哲學解讀——以拉德布魯赫的廣義正義論為視角[J];廣西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8年03期

6 嚴存生;法治社會中的“法律上的人”的哲理思考——讀拉德布魯赫《法律上的人》有感[J];華東政法學院學報;2004年06期

7 柯嵐;;拉德布魯赫公式的意義及其在二戰(zhàn)后德國司法中的運用[J];華東政法大學學報;2009年04期

8 杜鋼建;價值寬容主義與東亞社會經濟改革和法文化發(fā)展[J];蘭州學刊;1993年01期

9 杜鋼建;重構良心意識與保障良心自由——良心自由的新仁學思考[J];蘭州學刊;1995年03期

10 林海;;哈富論戰(zhàn)、拉德布魯赫公式及納粹法制迷案——從歷史視角透析理論問題[J];南京大學法律評論;2008年Z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曹木清;試論辛亥革命后中國政黨的畸形發(fā)展[J];求索;1986年03期

2 楊育光;簡論政策的本質[J];理論探討;1986年03期

3 雷興長;結成反封建的民主聯(lián)合戰(zhàn)線是民族資產階級及政黨重要的政治活動[J];蘭州商學院學報;1988年02期

4 陳乃容;“撕破臉皮要官”的感想[J];w,

本文編號:2397516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shilw/2397516.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0ea36***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