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偵查本體論研究
本文關鍵詞:秘密偵查本體論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秘密偵查 本體論 偵查秘密 秘密狀態(tài)
【摘要】:在社會科學的研究過程中,本體論是支撐學科理論的地基。它包括對理論中核心概念超越單一視角(或者語境)的精準概括、本質要素的嚴格透析、特征個性的分析把握以及理論邏輯起點的最終落定。本文秘密偵查的本體論,正是從上述本體論的內容出發(fā),進行理論的演繹。所謂秘密偵查,是指為揭露和證實犯罪,偵查機關依照法律規(guī)定,對于性質和罪名嚴重、危害性極強、影響重大的復雜、疑難案件,經過嚴格的申請和批準程序,在不暴露偵查人員身份、意圖、實施中的手段內容及過程、結果的前提下,針對犯罪嫌疑人或與案件相關的第三人所采取的一種偵查行為。它包括的主要要素有:主題,即由偵查權的偵查機關;對象,即犯罪嫌疑人和與犯罪案件有關的第三人;運行方式,主要指其行為的運行方式;適用范圍,即其應當嚴格控制在性質和罪行嚴重、危害性極強、影響重大的復雜疑難案件的范圍之下;目的,在于揭露和證實犯罪。秘密偵查的概念最終落定在偵查行為上。究其原因,在于秘密偵查的研究始于法學語境之下概念的確立,但發(fā)展卻表現(xiàn)著行為的屬性。秘密偵查的研究著眼于其法治化,而法治化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具有成體系的法律制度,在此即秘密偵查制度。作為一種不同于一般偵查的“最后手段”,秘密偵查的出現(xiàn)是新時期犯罪形態(tài)嬗變和社會控制方式轉型的背景下帶來的一種抑制、打擊、威懾犯罪的“善良的惡”。冠以“秘密”二字給這類措施帶來了神秘感,而欺騙性因素的加入又給這類措施帶來了法理上的爭議。與法定的強制性措施不同,它在實踐中表現(xiàn)出的程序上透明而在實施上保密的特征使得秘密偵查更能夠適應對抗隱蔽化、智能化、組織化的犯罪。具體而言,秘密偵查的特征包括隱蔽性、特定性、技術性、前攝性、風險性、持續(xù)性、脆弱性七大特征。秘密偵查的法制化是我們亟需解決的理論問題,同時也是實踐課題。將秘密偵查作為一個課題進行研究不僅可以豐富理論,而且可以為其立法提供理論支持。當前我國關于秘密偵查的專門正式立法沒有在公眾視野出現(xiàn),本文以秘密偵查本體論為題,對秘密偵查的概念、對象、目的、程序、期限等進行初步討論,以促進我國訴訟法學界對此項制度的認識,并對其盡早進行法制化立法。
【學位授予單位】:甘肅政法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D925.2;D918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黎亞薇;;論我國秘密偵查措施立法的完善[J];貴州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2 張雯;劉汝寬;;對秘密偵查措施的立法思考[J];貴州警官職業(yè)學院學報(公安法治研究);2006年05期
3 俞波濤;;秘密偵查的原則研究[J];江蘇社會科學;2007年02期
4 張彬;;讓秘密偵查不再“秘密”[J];人民公安;2007年18期
5 趙素萍;趙飛;;秘密偵查證據的采信原則[J];河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3期
6 俞波濤;;德國和美國秘密偵查制度比較[J];人民檢察;2008年21期
7 姬士勇;李寶字;;我國秘密偵查法治化新探[J];河北公安警察職業(yè)學院學報;2008年04期
8 陳偉;李波陽;;論秘密偵查措施立法的完善[J];山東警察學院學報;2008年06期
9 章華峰;章曉英;;我國秘密偵查立法的幾點思考[J];四川警察學院學報;2008年06期
10 張丹薇;;秘密偵查中的權利保護研究[J];新西部(下半月);2008年09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陳衛(wèi)東;秘密偵查合法化之辯[N];法制日報;2007年
2 黃勝;試論秘密偵查權的適用條件[N];大眾科技報;2008年
3 福建省莆田市人民檢察院 蔡福華 林玉貴;對賄賂犯罪適用秘密偵查手段的立法建議[N];檢察日報;2009年
4 陳建軍;隱私權保護視角下秘密偵查的適用[N];法制日報;2012年
5 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 張建偉;秘密偵查的程序要求與方法限制[N];檢察日報;2012年
6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所博士后 程雷;遏制刑訊逼供與秘密偵查合法化之博弈[N];法制日報;2007年
7 記者 王魏;涉嫌非法傳銷團伙被太原警方端掉[N];發(fā)展導報;2007年
8 張保平 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學院;技術偵查、秘密偵查入法:局限與修改建議[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9 見習記者 趙育嫻;崆峒公安分局破獲一起特大販毒案件[N];平涼日報;2010年
10 趙明生;如何收集貪污賄賂案的再生證據[N];江蘇法制報;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2條
1 王文生;國家非公開行使權力的法治[D];中共中央黨校;2011年
2 陳龍環(huán);秘密偵查中的取證問題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劉雁君;秘密偵查制度研究[D];山東大學;2008年
2 金銳敏;論秘密偵查的程序控制[D];浙江工商大學;2008年
3 劉靚雪;秘密偵查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9年
4 陳暉;對秘密偵查的多視角解讀與思考[D];廈門大學;2008年
5 黎小軍;秘密偵查程序控制研究[D];內蒙古大學;2009年
6 蘇濤;秘密偵查立法規(guī)制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10年
7 袁帥;秘密偵查的立法問題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10年
8 邵鑫;論我國秘密偵查的法律規(guī)制[D];蘇州大學;2009年
9 羅濤;論秘密偵查權的控制[D];復旦大學;2009年
10 田燕琛;我國秘密偵查立法的初步探討[D];山東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125728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nzuizhian/1257283.html